2019年5月19日,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邀请上海大学特聘教授、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教授为觉群人生讲坛作题为“《维摩经》思想义理探微”的专题讲座。

讲坛分上午、下午两场,在七个多小时里,程恭让教授不仅为听众梳理了《维摩经》的主要脉络,更结合梵文原文,准确、详细、生动地阐释了经中关于般若与善巧方便、净化国土、不二法门以及佛教伦理方面的深刻思想。

 

 

 

■ 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辩证统一

《维摩经》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,距今已流传了两千年左右。初期大乘佛教中以《八千颂般若》《金刚经》等为代表的“般若学”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视,主要阐释佛法的智慧,成为佛学领域中极受瞩目的部分。但程教授认为,当时除般若学的经典外,以《法华经》为代表的另一批经典则可以被视为“方便学”,主要论述如何将佛法传递给他人、如何应对各种根机进行弘法的善巧方便。

 

修学佛法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智慧通达,对自己的生命有帮助,更是需要利他的菩萨心,自利利他是一个整体。程恭让教授认为,《维摩经》里的内容正是将般若学和方便学做了辩证统一的结合,这正是其特殊的意义。

同时,《维摩经》对中国佛教思想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从《六祖坛经》看,六祖惠能大师在说法中曾多次引用《维摩经》中的经句,显示了他对这部经典的重视。由此可见,禅宗思想也深受《维摩经》的影响。

 

 

尽管此次讲坛中,程恭让教授用七个小时做了详细生动的阐释,但对于这部殊胜的《维摩经》而言,依然只能管中窥豹。

对当代的佛教徒来说,《维摩经》中传递出的重要思想告诉我们,净土并不远在西方,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;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若要净化当今的社会,最重要的是应该先净化各人的心灵。当各个人的心灵净化了,当下即是净土。

惠能大师更是在《六祖坛经》中说出了《维摩经》的根本精神,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。学佛人应考虑如何将学佛与现实人生、现实社会相联接,而不是将世间与出世间对立起来。

 


程恭让 教授

1967年生,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、北京大学哲学系,199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。曾先后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、南京大学,2017年4月起担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,任职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,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。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(2004)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(2007),201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的学者。主要研究领域有梵语佛教典籍研究、佛典汉译与理解研究、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、中国近现代佛教研究丶现代人间佛教研究、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