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玉佛禅寺座落在上海安远路上,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一座佛教寺院。它因寺内供奉两尊玉佛而得名。玉佛禅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八年,即公元1882年。普陀山慧根法师单丁行脚,效仿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精神,从普陀山出发,一路风尘仆仆,先后朝圣五台山、峨眉山等佛教名山。后又从四川到西藏,再到佛陀的故乡印度。礼佛朝圣结束后,慧根法师行脚回国时途径缅甸。
在缅甸,慧根法师在当地佛教信徒和华侨的捐赠下,请得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五尊。1882年慧根法师奉护玉佛回国,途经上海,留下坐、卧佛各一尊。这两尊玉佛先是在上海淞沪铁路旁的张华浜空地上建茅蓬供奉,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占地33亩、四进72间的玉佛寺第二处寺址在江湾车站一侧落成,并正式命名玉佛寺,慧根法师成为首任住持。不久,慧根法师即圆寂,其弟子本照法师继任住持。他继承师志,进京请得《乾隆版大藏经》一部,藏于寺内。至此,玉佛寺佛、法、僧三宝具足,丛林规模初具。
1918年,玉佛寺的第四任住持可成法师在安远路另募新址,前后共花了10年的时间,建成新寺,即现在玉佛禅寺之所在。因寺院供奉玉佛,可成法师承继禅宗临济宗,修习禅法,寺院因此改名为“玉佛禅寺”。
此后,玉佛禅寺又经历了远尘法师、震华法师、止方法师、苇一法师、苇舫法师、真禅法师等多位方丈的住持。时至今日,在现任方丈觉醒法师的住持下,玉佛禅寺在各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。
在弘法利生方面,玉佛禅寺日常定期开办居士学佛共修班,以及抄经、念佛共修、静坐参禅、禅心夜境、玉佛问禅等禅修项目,供信众体验和修行。每年定期举办水陆法会、盂兰盆会、华严法会,三皈依等30余场法会,可供大众培植福报,积德行善。
在文化交流方面,玉佛禅寺秉承“文化建寺,教育兴寺”的发展理念,创办了梵乐团、玉佛禅寺网站、觉群学院、书画院等一系列文化机构和平台,同时主编和出版了《觉群学术论文集》、《觉群丛书》、《佛典精讲》等专著,每月定期举办“觉群人生讲坛”等文化讲座,以及书法、绘画等艺术展览。
慈善公益方面,玉佛禅寺秉承觉醒大和尚“觉悟群生,奉献社会”的理念,积极致力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,创立觉群文教基金会,一直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、发展,以及社会慈善项目。
网络弘法方面,在觉醒大和尚的住持下,玉佛禅寺成立了新媒体中心,采用图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发布各类佛教活动和知识,并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将佛教的思想、智慧传播给大众。
在寺院的修缮方面,上海玉佛禅寺始建于1882年,至今已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走过了130多个春秋。随着各方善信纷至沓来,寺院环境日显局促,多所殿堂砖木风化、年久失修,消防设施老化陈旧而无法更新,整座寺院面临着消防、交通、建筑结构、高密度人员集聚等多重公共安全隐患。“上海玉佛禅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”。
2014年上海玉佛禅寺启动了建成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工程:“上海玉佛禅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”。工程对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大雄宝殿、天王殿进行原材料、原工艺的保护修缮,并采用现代平移技术先将大雄宝殿及殿内佛像整体同步向北平移30.66米,平移到位后,再通过交替顶升技术将大雄宝殿整体向上顶升1.05米。在整体结构不做任何变动的基础上,增加底部混凝土平层,从而提升主体建筑抗震性,稳固其建筑结构,保护了大雄宝殿的原有历史风貌。大雄宝殿平移之后,殿前加盖了钟鼓楼及观音殿,统一江南《营造法原》殿廷建筑风格。同时对两庑建筑予以改建,恢复东西配殿格局,与中轴主殿形成环抱胁侍之势。院落布局上参考园林设计手法,丰富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层次关系,降低建筑容积率,形成更多绿地庭院,以提升空间品质,营造更加静谧禅意、庄严清净的寺院环境。
2018年初,玉佛禅寺前院殿堂的修缮工程基本完成,柚木建造的纯木结构江南明清式样建筑已初具规模。